ESG专题报告:气候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
来源: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23-07-30 11:38:15


(资料图)

气候风险概率低、损失大,易诱发金融风险,严重时会对金融稳定及宏观经济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防范气候风险,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保证,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已经开展了气候风险分析与管理方面的探索,为后续相关研究及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基于此,本文旨在厘清气候风险内涵,明晰气候风险分析方法并对不同机构的气候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进行梳理。

气候风险分析的方法数量众多,并且相关分析工具仍在持续扩充,各种方法的数据基础、数理模型及输出各不相同,但究其根本,各种方法的核心思想保持一致。为了量化评估气候风险,必须要明确气候变量与经济、财务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量化气候变量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或是微观企业财务变量的影响,这也是气候风险分析的重点和难点。若要进一步评估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则可将气候经济模型输出的相关的经济、财务变量导入传统的金融风险模型中进行分析。

气候风险具有长期性及不确定性等特征,气候风险和识别困难较大,风险评估工具与时俱进迭代升级。目前,众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气候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分别为:情景分析法、气候风险评分、自然资本分析、气候在险价值。其中,情景分析法是当前气候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

气候情景分析区别于传统的风险分析方法及预测方法,情景分析基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合理的假定,或是确定某些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反推达到这一目标的种种可行性及需要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气候相关政策收紧、监管趋严将是大势所趋。气候相关风险因其影响长期性、广泛性、迅速传染性和危害严重性,易诱发系统性风险,长期以来,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对于第三方机构而言,需要持续完善气候风险分析的相关方法论和工具,提高气候风险分析工具可靠性与稳健性的同时降低其使用门槛。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机构是微观风险的管理主体,提高气候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是降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必要举措。

对于非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完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逐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展气候风险分析。

风险提示:文中列举的公司仅作为ESG 维度和气候风险的案例梳理,不作为投资推荐依据

关键词: